文章摘要
文章总结
人的内耳包括两个部分:司听力的听觉部分–耳蜗和司平衡的前庭部分–外周前庭系统。本文对内
耳解剖进行了简要概述,并提供了内耳解剖学术语表。
人的内耳解剖结构包括司听力的听觉部分–耳蜗和司平衡的前庭部分–外周前庭系统。这里的外周系统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(脑和脑干)之外的系统。外周前庭系统向大脑和脑干发送信息。每耳的前庭系统由骨性颅骨内一系列复杂的通道和腔室组成。在这些通道中有管(半规管)和囊(椭圆囊和球囊),囊内充满一种称为内淋巴的液体。在管和囊的外面是另一种液体,称为外淋巴液。这两种液体都有精确的化学成分,它们是不同的。调节这些液体的数量和成分的机制对内耳的正常功能很重要。
每个半规管都在不同的空间平面上。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头的对侧耳中的半规管都成直角
。在每个半规管的底部有一个膨大称为壶腹,每个壶腹内包含感觉感受器(嵴帽)。
运动和平衡
随着头部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或角度内运动时,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由于惯性而滞后。当这种液体滞后时,管内的感觉感受器就会弯曲。然后感受器就会向大脑发送有关运动的脉冲。
当头部两侧的前庭器官功能正常时,它们就会向大脑发送对称的脉冲。也就是说,来自右侧的冲动与来自左侧的冲动相一致。
为了对来自外周前庭系统的神经冲动做出反应,大脑向眼睛发送指令——使眼睛在运动时
能够获得清晰的视觉,并向身体的肌肉发送指令——从而在体位变化和运动时保持平衡。
耳解剖词汇表
- 听觉:与听力的灵敏度有关。
- 管石症:BPPV(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)的理论,即自由漂浮的耳石碎片可以进入半规管
,当碎片在半规管内移动时,会引起短暂的眩晕发作。
- 中枢前庭系统: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(脑和脑干),处理来自外周前庭系统的关于平
衡和空间定向的信息。
- 耳蜗:内耳解剖学上负责听力有关的部分。
- 人工耳蜗:一种假体装置,与放大声音的助听器不同,它绕过外耳、中耳和内耳直
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。
- 传导性听力损失:由外耳或中耳异常引起的听力损失。这些异常会阻碍声音从外耳
到内耳的传递,从而造成听力损失。
- 嵴帽结石症:BPPV的一种变种,其中碎片粘在半规管的半规管上,而不是在半规管
内移动。
- 平衡失调:不稳定、失衡或失去平衡:常伴有空间定向障碍(一种不知道自己身体相对于
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位置的感觉)。
- 头晕:头重脚轻;不涉及旋转成分(参见眩晕)。
- 内淋巴:半规管和前庭(椭圆囊和球囊)内的液体。
- 咽鼓管:连接中耳间隙和咽喉;维持鼓膜(鼓膜)两侧的气压相等。
- 迷路:内耳解剖结构的腔室和通道的复杂系统;包括内耳的听觉和平衡部分。
- 迷路炎:迷路的一种炎症。中耳:含有听骨和鼓膜的充满空气的腔,其功能是将声音
能量从外耳传递到内耳的耳蜗。
- 混合性听力损失:由听觉传导和感音神经性机制异常引起的听力损失。
- 眼球震颤:眼球不自主的交替快速和缓慢运动。
- 听骨(砧骨、锤骨、镫骨):中耳的微小骨,将声音从鼓膜传导到内耳的卵圆窗。
- 耳石:在内耳解剖的椭圆囊和球囊中发现的碳酸钙晶体。耳石脱落可能导致BPPV。
- 圆窗龛:从中耳进入内耳的椭圆形开口。镫骨的脚板与椭圆形窗吻合。
- 外淋巴:充满半规管和前庭(椭圆囊和球囊)外及周围骨之间空间的液体。
- 外周前庭系统:内耳解剖中与平衡和身体定向有关的部分;由半规管、椭圆囊和球囊组
成。在这里,外周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(脑和脑干)之外,外周系统向其发送信息。
- 外淋巴瘘:内耳外淋巴漏入中耳的异常开口。
- 耳廓:耳的外部可见部分。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声音传到中耳。
- 圆窗:内耳和中耳之间被膜覆盖的开口。
- 球囊:含有耳石的囊状内耳器官:感受头部的垂直运动。
-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:由耳蜗或听神经或从耳蜗外通往大脑的神经通路异常引起的
听力损失。
- 颞骨:内耳解剖结构所在的颅骨部分。
- 耳鸣:耳内的噪音或响声。
- 鼓膜:将外耳道与中耳气腔分开的膜性结构。
- 椭圆囊:含有耳石的囊状内耳器官;感觉头部向前、向后和左右的运动。
- 眩晕:对自身或周围物体运动的感觉,这种运动没有发生或发生的方式与感知的方
式不同。
- 前庭–耳蜗神经:将信息从内耳传递到大脑的神经。也称第八颅神经、听神经或位听神
经。
© Vestibular Disorders Association, vestibular.org